會議回顧|共襄腫瘤盛會,病原mNGS助力腫瘤重癥感染診斷
2020-11-17
閱讀數:5952
2020年11月12日-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UICC)、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完美落幕。

據悉,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作為國內腫瘤學界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覆蓋學科最廣的學術盛會。本次大會秉承“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的主題,匯聚了24位兩院院士、近2800位知名專家學者,共設1個主會場,8個主題分會場。專家們的報告涵蓋腫瘤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精準診療等多個領域,給我們帶來了一場權威、真實、易懂的學術盛宴。

廣州華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獨家衛星會
11月14日下午,我司特邀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檢驗科陳茶主任,在會上做了《病原mNGS檢測在腫瘤重癥感染中的應用》專題報告。
陳茶主任介紹了腫瘤患者的感染現狀,列舉了現有傳統病原檢測手段的局限性,并對病原mNGS檢測在感染性疾病當中的應用、優點和缺點,以及未來優化的方向等內容進行了探討,為觀眾獻上了一場學術盛宴。
以下為陳茶主任報告的主要內容:
腫瘤患者感染確診難
感染是腫瘤化療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和主要的死亡原因:造血系統腫瘤死于感染的患者約占75%;實體腫瘤患者死于感染的患者目前約占50%。腫瘤患者的感染診斷較一般患者難度增加;僅按照常規指標往往不能診斷和排除是否存在感染;尤其是伴粒細胞缺乏其發生感染往往較為隱匿,且缺乏典型臨床表現。如不能及時準確判斷是否感染和快速精準檢測,往往延誤病情,大大增加患者死亡風險。
傳統病原檢測方法的局限性
實現病原微生物的準確鑒定對于臨床正確診斷與有效防治至關重要!但傳統的檢測方法在敏感性、特異性、時效性、信息量等方面存在局限,而且對于未知或者罕見的病原微生物,無法快速識別。
病原宏基因組檢測的優勢
病原mNGS不依賴培養,直接對樣本中的全部核酸進行測序,能夠更全面的獲得病人病原的整體情況;檢測尤其適用于病情危重、新發/病因不明、傳統檢測手段無法檢出以及免疫缺陷患者。
病原mNGS檢測是“輔助診斷”,而非“確診”
病原mNGS具有高通量、覆蓋廣等特點,是病原微生物檢測的重要手段和發展趨勢,但其目前還不能完全替代傳統病原學診斷技術,可以作為傳統技術有力的補充和印證!對于病原mNGS的檢測報告,檢測機構必須盡可能提供檢測列表,而不是做出判斷,應該由臨床醫生和微生物專業人員結合檢測結果和臨床病史做出綜合分析判斷。
病原mNGS產品的優化方向
病原mNGS檢測需要盡可能提高真菌、胞內菌等難檢出病原體的檢出率,并且保證易降解的RNA病原的檢出;同時,數據庫也該更具有專業性。
廣州華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病原mNGS檢測產品優勢

1、更快速—DNA與RNA測序流程并行,一份標本在到達實驗室24小時后可以同時得到DNA和RNA的測序結果;
2、更準確—采取特別的病原反向富集技術,極大的降低人源宿主的核酸含量,提高數據量的利用率,從而顯著提升病原檢出率;
3、更全面—在數據分析和解讀方面,有多學科團隊合作參與,并采用臨床監管級3級數據庫做對比,在鎖定可疑病原的同時分析病原耐藥和毒力信息。
可以實現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的快速、準確和全面鑒定,為呼吸、中樞神經、循環系統等疑似發生感染的群體提供早期診斷和靶向用藥指導,輔助臨床決策。
